币圈投研顶流陈剑老师聊 KOL 成长方法论:到底怎么成为一个 KOL?
2025-04-09 00:08
岳小鱼的 Web3 产品之路
2025-04-09 00:08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图片

引言:

Web3 行业发展太快了,每天都有新事物出现。因此,很多日常思考值得被记录下来。

这些思考会实时更新在推特账号中,并定期汇总发布在微信公众号。

欢迎关注我的推特账号:岳小鱼(ID:@yuexiaoyu111)。


图片


图片
··················Start··················


之前在 OKX 的饭局上,又和一众大佬见面了。饭局结束之后,单独和陈剑老师聊了很久。

其中主要聊的是进入币圈后,成为 KOL 或者说成为投研博主一路走来的成长路径。

这些一手信息或者隐性知识非常值得总结下来,同时分享给更多正在持续输出、正在成长的小伙伴们。

以下核心观点主要来自于币圈顶流投研博主陈剑老师,感谢陈剑老师的无私分享! 

先用一句话总结,提炼出最核心的观点:粉丝量是阶梯增长的、内容需要不断泛化、收入逐渐多元化。核心路径是持续输出和逐步深度参与项目。

接下来,就继续针对这几方面详细展开聊一下。

1、关于粉丝量:阶梯式增长

粉丝量是很多人会首先关注的数据。

3000 粉左右算是初步展露头角,然后 5000~1 万粉之间则是你账号的基本盘,这部分粉丝决定了你账号的基本画像。

再往上 1 万粉、3 万粉,5 万粉和 10 万粉,这也是不同的阶梯,如果想突破每个阶梯,就必须付出很大的努力,以及对自己账号的内容和用户群体有很大的调整。

对于币圈来说,账号到达了 3 万粉和 5 万粉之间,基本上就覆盖了这个圈子大部分的活跃用户了。

因此,如果再往上走,就必须将自己的内容进行泛化,就不能只局限于币圈的一些东西了。

如果停留在一个阶段很久,这个时候就不能着急,不能只是一味的去追求粉丝量。

必须要一个台阶一个台阶的向上走,这样才能够稳固自己的基本盘,就像炒币一样,价格上涨是也是阶梯式的,每个价格区间都要横很久,这样才会有支撑位。

2、关于内容:内容泛化

剑哥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作为例子:当他达到五万粉的时候,就不怎么关注粉丝量增长,也不太在意自己的推文的阅读量了,发的内容更加“随心所欲”。

这些“随心所欲”的内容其实是内容领域的多元,有时候聊聊宏观,有时候也可以聊聊职场,甚至有些内容则是可以给自己的粉丝带来情绪价值。

因此,突然有一天去看自己的粉丝量,发现已经突破 8 万粉了,也是一件出乎意料但也水到渠成的事情。

对于投研类型的新手 KOL 来说,非常适合去投研不同的赛道,其实就是不断扩展不同赛道的目标受众,比如今天聊比特币生态,明天聊 RWA,过渡非常自然,不会很突兀。

再往后则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内容类型,其实也是给自己的账号贴上了不同类型的标签,粉丝也会认为自己关注了一个宝藏博主,粘性也会更高。

3、关于收入:收入多元化

KOL 的收入可以说是想要成为 KOL 或者粉丝们爱八卦的信息。

首先 KOL,或者说更合适的应该叫自媒体,它其实是一个杠杆,那很多人会把自媒体当做主业,也有人他会把自媒体当做副业,去撬动他的主业。

最终大家都还是要通过做自媒体来赚钱的,其实赚钱的板块基本上可以分成三个:

第一个就是正常的和项目方进行商务合作,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接广告,帮项目方曝光,给项目方带来流量。

这一块属于稳定的收入,也是 KOL 最容易变现的部分。

第二个板块,就是比较深度的参与到整个项目方的发展过程中,而不单单只是和项目方进行一次商务合作,比如说像是以顾问或者投资人,或者早期贡献者的方式去比较深度的参与项目的发展过程,拿到项目的额度。

这块收入就要求 KOL 有充分的人脉积累和经验积累,是一种更进阶的收入。

第三块则是其他更多元收入了,比如付费群、带单返佣金等等。

之前推特上说人透露说有的 KOL 收入一年上百万,然后很多人很震惊。

其实每个板块如果都做的比较好,能够做到头部的话,一年有上百万人民币的收入是相对比较简单的。

但大量的都处在腰部或者是尾部,所以其实 KOL 的位置还是比较拥挤的。但是如果有机会能做到头部的话,其实相对来说收入都是很可观的。

总之,可以看到,KOL 的收入非常多元,越深入到项目上游,收入也会越丰厚。

4、粉丝量与商业价值的关系

不管你的粉丝量有多少,影响力有多大,其实根本性上讲你的收入都取决于你提供的价值有多大。

所以你也会看到,可能有很多 KOL,他的粉丝量很多,但他的收入或者说商业价值不是很大。也有很多 KOL,他的粉丝量不是那么多,但是他的商业价值却很高。

如果你想赚项目方的钱,你需要让项目方认可你的价值。

这个价值包括你能够给他们带来的品牌曝光;

或者你能够帮他们对接的资源,帮他们去整合,帮他们去介绍项目方,就是项目发展过程中上下游的一些不管是 VC 社区、交易所、媒体的资源。

或者说你能够以比较有经验的、独到的见解去帮项目方梳理他们的产品方向、业务方向以及市场的策略和叙事。

那如果你想赚 toC(粉丝)的钱,,比如说不管做付费社区,还是说带单返佣,那么你需要给 C 端的,也就是你的粉丝,提供的价值是你的赚钱能力,或者你的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换句话说,大家要么从你这儿赚到钱,要么从你这赚到知识。

总之就是你需要不管是 toB 还是 toC,给他们提供的价值的大小和独特性是能够赚到对应角色钱的一个很重要的标准。

所以,千万不要单纯的唯粉丝论、唯流量论,否则的话,也许粉丝很多,流量很高,但是最多只能给向方提供一个曝光的价值,或者给散户提供一个情绪价值,但是却不能给他们提供更多的核心的一些独特性的价值,那自然也比较难有很好的商业变现。

然后,最重要的就是一定要有取舍,不能什么样的钱都赚。很多钱,它会伤害你的长期的发展,以及它会伤害你的客户或者你的粉丝,所以一定要秉持长期主义,要让自己长期的在这个行业中存活下去。

总结一下

这篇文章总结了一下陈剑老师分享的 KOL 方法论,了解这个方法论只是让大家更清楚 KOL 的成长路径和能达到的成就,但是并不保证一定能成为 KOL 或者一定能赚这么多钱。

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KOL 赛道也越来越内卷了,那么过往的方法论和路径也不一定完全适用。

但不管怎样,成为 KOL 只是手段不是目标,不要误将手段当成了目标。

持续输出,一方面是自我的总结与学习,另一方面也是为了给别人带来价值,给别人提供一些些帮助,影响力、收入这些都是附加的结果,也是最后水到渠成的东西。

粉丝量、阅读量这些让人产生流量焦虑的事情,只会改变自己的动作和初心,就随他去吧。

最后的最后,再次感谢陈剑老师的无私分享,大家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好了:

粉丝量是阶梯增长的、内容是需要不断泛化的、收入是逐渐多元化的。核心路径是持续输出和逐步深度参与项目,你先给他人带来价值,别人才能再给你价值。


图片
··················END··················


更多思考,欢迎关注我的推特账号:岳小鱼(ID:@yuexiaoyu111)。


图片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岳小鱼的 Web3 产品之路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