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Web2 时代,百万粉丝=影响力;在 Web3 早期阶段,“大 V 带飞”似乎也同样适用。然而 2024 年末以来,越来越多的项目开始意识到一个残酷的事实:
🔍 “流量”≠“转化”,“名气”≠“信任”,“曝光”≠“用户”。
Web3 是一个强调信任网络、社区参与和用户粘性的领域,仅靠一次性流量很难带来持续增长。在预算有限的现实压力下,大量项目开始重新思考:营销到底应该投在哪里?点击解锁详细策略
我们观察到一个明显趋势:项目方正在从“大 KOL 神话”中醒来,转向更加细分、真实、贴近社区的影响力合作方式。
大型 KOL 往往收费高昂,单次发文成本动辄数千美金,但结果却常常难以追踪。相比之下,中腰部 KOL(10k–100k 粉丝)更具性价比,且在细分社群中的影响力更真实:
他们能和观众建立真实互动;
发文更频繁,适合做内容系列;
愿意深度了解项目并参与共创。
尤其在亚太、拉美等新兴市场,区域型本地 KOL 拥有更强的语言亲和力与文化连接度,成为很多项目出海的首选。
📌 案例:某 DeFi 协议在 TGE 前选择 15 位中腰部 KOL、6 位东南亚博主与 10 个 Telegram 社群意见领袖,预算 7,000 美金,最终带来超过 25,000 名活动参与用户,注册转化率近 20%。
传统 Web2 投放往往停留在“发一次帖就结束”。而 Web3 项目更加复杂,涉及白皮书阅读、测试网络参与、钱包安装等步骤,因此仅靠一次推文难以承载用户转化路径。
项目方开始与 KOL 进行系列合作:
系列讲解视频(3~5 集)
分阶段内容植入(从早期愿景到上线功能)
与社区同步举办 AMA、FAQ 互动
这种长期协作能更好地教育用户、提升信任,并形成持久的品牌记忆。
越来越多项目意识到,社群共识才是 Web3 的护城河。因此,相较于短期曝光,项目方更愿意投入到 KOL 与项目社区的深度绑定上。
如:
KOL 参与测试、反馈并以第一人称视角产出内容;
通过 TG、Discord 建立独立频道,由 KOL 协助运营或轮流主持活动;
KOL 担任长期品牌大使,参与阶段性 Campaign 或激励计划
这些策略带来的结果不仅是注册用户数量的增长,更是社区活跃度、留存率与 NPS 的显著提升。
Web3 市场日趋成熟,用户越来越难“被说服”,项目方也越来越在意 ROI(投资回报率)与用户质量。在这样的背景下,单靠“明星级 KOL”的高价曝光显然不再可持续。
未来的营销策略应围绕以下核心展开:
注重匹配与转化,而非曝光总量
多轮合作打造信任,而非一锤子买卖
社区共创优先于品牌独白
可以预见,在预算相同的情况下,与 10 个中型 KOL 深度合作所产生的效果,将远胜于一个大 KOL 的“单次闪现”。如果您正在为下一个 TGE 或冷启动做准备,别再追逐虚高曝光。让 KOL 成为你社区与内容策略的长期伙伴,而不是一次交易。如需区域化 KOL 名单、合作建议或组合报价,欢迎随时与我们沟通。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