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重新分配代币比销毁代币更好
2025-09-25 20:46
金色财经
2025-09-25 20:46
金色财经
2025-09-25 20:46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当重新分配是设计的核心特征但看起来却更像是一个漏洞时,没有理由用销毁来替代它,必须在基础层面上进行改进。


撰文:Pavel,Hazeflow

编译:Shaw 金色财经


摘要


我们正在考虑销毁或重新分配资产哪种更有利于系统保持健康状态以及激励措施的一致。


  • 当削减是惩罚恶意行为的初始阶段时,重新分配资产通常比直接销毁它们更有效。
  • 当销毁是设计的核心特征并且不涉及削减(例如在通缩经济中)时,就没有理由实施重新分配。
  • 当重新分配是设计的核心特征但看起来却更像是一个漏洞时,没有理由用销毁来替代它,必须在基础层面上进行改进。


定义


很多人似乎感到困惑,以为当某个代币被大幅削减时,被削减的份额会自动销毁,从而导致供应量减少。但事实并非如此。


「削减」描述的是从恶意行事者那里「拿走」资产,而「销毁」和「重新分配」则描述的是资产被拿走之后资产本身所发生的情况。



正如我们之前所说,它们要么被销毁,要么被重新分配:一种行为会减少总供应量,而另一种则会将价值转移给另一方(并不总是受损方)。由于协议的内置机制设计,销毁也可以在不进行削减的情况下进行。


重新分配有助于经济安全


让我们以当今加密货币领域知名协议之一——EigenCloud 为例。在这里,运营商若未能履行义务就会被削减奖励,这是件好事:坏人会受到惩罚。然而,在引入被削减资金的重新分配机制之前,这些资金会被永久销毁(并且至今仍可能被销毁)。


我们认为,在这样的系统中,销毁被削减的资金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运营商的质押资金被削减时,运营商会受到惩罚(这是有原因的),但是:


受害方在受到伤害后得不到任何补偿(想象一下,你被车撞了,司机被关押并受到惩罚,但你却未得到任何帮助)。


系统变得不那么安全(因为现在保护系统的资产更少了)。


那么,既然我们可以保留这些价值并将其转移给受损方,为什么还要销毁它们,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呢?可靠的各方可以增加他们获得的奖励,受损的用户可以获得补偿,价值仍然留在生态系统中;它只是被重新分配了。还可以为应用程序解锁大量的用例。


新型链上保险协议可能以无需许可的方式正确运行。


更快、更可靠的 DEX 交易,如果交易请求失败、过期或未按时完成,将对交易者进行补偿。这将进一步激励运营商诚实透明地运营。


通过保证的年利率(APR)、更高的透明度以及潜在的本币固定利率来保护贷款方。



经济安全不仅可以在事故发生前(例如销毁机制)直接保障用户安全,还能在事故发生后直接保护用户。Cap 等协议已经实现了重新分配机制,被削减的运营商资金将重新分配给受影响的 cUSD 持有者。


它并非没有缺点


销毁资产比重新分配更容易,因为你不必关心资产之后会发生什么;它们只是被销毁了,谁都得不到好处。销毁资产的好处更少,风险也显著降低。而重新分配则会让游戏规则发生巨大变化,实施起来(从坏人手中没收资产→重新分配给受损方)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简单。


恶意运营商现在可以与恶意验证者集(AVS)联手。目前,AVS 可以实现任何自定义的 惩罚(slashing)逻辑,即使该逻辑不公平或不客观。有了惩罚机制,AVS 恶意行动就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如果运营商知道自己可能会无缘无故地被惩罚,他们就不会投入自己的权益。


通过重新分配,AVS 可以将一个运营商的权益转移给恶意运营商(他们合谋勾结),从而从系统中榨取价值。如果 AVS 密钥被泄露,也会发生同样的事情,这也会影响运营商或 AVS 的整体「吸引力」。



这里需要对机制设计进行额外的评估。运营商在创建后不应该拥有「切换类型」的选项。相反,应该有一种方法可以识别受损(恶意)运营商,并在价值落入他们手中时重新分配,以及持续监控等。


虽然销毁资金会容易得多,但重新分配更公平,但它需要额外的复杂性。


解决不良再分配问题


最大可提取价值(MEV)可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看待:无害的用户和流动性提供者(LP)无缘无故地遭受损失。当用户想要交换资产时,他们可能会被抢先交易或被夹击,从而导致更差的交易结果(价格)。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他们之所以受到损失,是因为他们将股份(要交换的资产)投入到系统(DEX),持有一段时间(交换时间),最终收到的金额远远低于他们应得的金额。


这里有两个核心问题:


  • LP 无缘无故被削减(他们没有恶意行为)。
  • 用户无缘无故地被削减;他们没有恶意行为,甚至没有打算谋利或为系统做好事,他们只是希望他们的操作能够得到执行。


在这里,价值被提取并重新分配,剥削者得到奖励,而没有做错任何事的一方则受到重创。


通过制定某些排序规则(如 Arbitrum Boost),用户可以更轻松地解决此问题。


对于 LP 来说,这个问题更加复杂,因为他们通常是杠杆比率(损失与再平衡)的受害者。


这能通过销毁来解决吗


销毁可以为所有代币持有者带来广泛的好处,而无需专门补偿那些因套利活动而直接遭受损失的流动性提供者。从技术上讲,这个问题可以通过销毁来解决,一旦利润被销毁,套利活动就没有任何动机了。


然而,一旦提取套利利润,识别这种套利就变得更加困难:虽然链上交易是可见的,但 CEX 数据不会显示交易者的确切地址。


在这种情况下,不良的再分配设计可以通过特定于应用程序的排序来解决,这样流动性提供者就可以获取原本会被投机者夺走的价值。这是 Angstrom 实施的解决方案之一,效果相当不错。


就 MEV 的这个具体案例而言,重新分配和销毁都不是可行的选择;它们只是治标不治本。必须从基础层面上做出改变。


销毁可能优于重新分配


我们想强调的是,重新分配并非灵丹妙药,并非总能取代销毁。当不涉及削减(第一阶段)时,在大多数情况下,销毁资金是机制设计的一个关键特征。


以 BNB 为例,BNB 代币每季度销毁一次,这是通缩型代币经济模型的核心特征。在此模型中,无法实现再分配,因为这个过程既不涉及剥削者,也不涉及受损用户。


类似的过程也发生在以太坊的设计中(EIP-1559),基础费用会被销毁,从而产生通缩效应。考虑到以太坊的机制设计,在网络拥堵期间,费用可能会变得非常高,有人可能会认为,与其销毁基础费用,不如将基础费用转入到一个财库基金,用于在网络拥堵期间补偿部分费用。然而,这样做弊端远大于潜在好处:


  • 重新分配费用可能会削弱通缩效应,导致更高的通货膨胀,并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压低代币价值。
  • 资金分配不当,收入减少(基金应如何确定优先资助哪些交易?当用户可以通过资金补偿时,支付优先费用是否有意义?等等)。
  • 如果你知道你的费用将得到资助,那么滥发信息并造成更大的拥堵可能会更容易。
  • 假设将以太坊的基础费用重新分配给质押者,可能会激励验证者优先处理高费用交易,而忽略那些没有获资助或提前支付费用的交易。


还有很多其他情况,但关键在于,重新分配并非万能药。如果销毁自行发生(无需事先进行削减),那么几乎没有理由用重新分配来代替它。


结论


最后,我们要指出的是,在没有涉及前期削减的情况下,重新分配通常不如销毁效果好,而在涉及削减的情况下,重新分配通常能比销毁发挥更好的作用。


激励机制协调问题在加密货币领域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并且通常会因协议不同而有所变化。如果经济价值直接影响系统的安全性或其他关键因素,那么最好不要破坏这种价值,而是找到一种方法,将其正确地重新分配给那些诚实行事的人,从而激励公平和诚实的行为。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金色财经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