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 AI 遇上区块链, 从算力焦虑到去中心化智能
2025-11-14 00:01
0xResearcher
2025-11-14 00:01
0xResearcher
2025-11-14 00:01
订阅此专栏
收藏此文章


过去两年,AI 的崛起掀起了一场罕见的算力争夺战。英伟达市值狂飙,全球数据中心扩张不止,人工智能对计算资源的渴求已经成为全球性话题。但在这场高速狂奔中,一个问题逐渐浮出水面:AI 正变得越来越集中——训练、推理、数据交换,几乎都掌握在少数几家巨头手中。

与此同时,区块链行业也在经历自己的周期反思。当加密货币的泡沫散去,一个根本问题摆在眼前:去中心化技术,到底能不能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在 AI 浪潮席卷而来时,区块链该如何找到自己的位置?


困境与机会:当算力成为稀缺资源

今天的 AI 生态有两个显著特征。第一是算力高度集中,训练和部署 AI 模型严重依赖大型云平台,少数几家公司控制着主要的计算资源。第二是智能系统彼此割裂,各家 AI 往往困在自己的生态里,无法有效共享或协作。这种模式虽然效率高,但长期看问题不少:创新门槛被抬高,生态壁垒越筑越牢,资源利用率其实很低。AI 正在变成一座座"智能孤岛",缺少一个统一的协调层让它们跨领域学习和协作。当 AI 模型的参数动辄数十亿、算力需求呈指数级增长时,传统数据中心已经开始吃力——电力、带宽、成本,每一项都在逼近极限。

去中心化技术天然具备解决这些问题的潜力。区块链网络本身就是分布式的,节点遍布全球,算力资源分散但可以被协调调用。更重要的是,区块链提供了三个关键能力:在开放网络中确认参与者的可信度、通过代币机制让算力贡献者获得回报、用经济模型引导资源流向最需要的地方。问题在于,如何把这些能力真正用在 AI 计算上?如何让闲置的算力被有效利用?如何设计一套激励机制,让普通参与者也能从 AI 发展中获益?


当节点网络遇上机器人操作系统

Pi Network Ventures 对 OpenMind 的首轮投资,提供了一个具体的探索方向。这次投资不只是资本层面的布局,更是对"区块链如何服务 AI 时代"这个问题的一次实践回答。OpenMind 是一家开发机器人操作系统的公司,他们做的 OM1 操作系统和 FABRIC 协议,目标是让机器人和智能设备能在开放环境下学习、协作、进化——打个比方,就像 Android 解放了手机生态一样,OpenMind 想做"物理世界机器的 Android"。OM1 是一个硬件无关的操作系统,可以让各种智能机器接入统一的平台。而 FABRIC 协议则更进一步,它允许机器之间验证身份、分享上下文信息,并在物理和数字环境中实现协调。这套系统构建的是一个"共享智能层",让机器不再困在各自的封闭生态里,而是能够跨平台、跨场景地协作。这个理念和 Pi Network 的方向天然契合——Pi 想做的不只是一条记账链,而是用区块链和背后的资源网络去解决真实世界的问题。当机器开始需要身份认证、需要支付计算资源、需要在开放网络中建立信任时,区块链恰好能提供这些底层能力。

Source: X

更有意思的是双方完成的概念验证项目。Pi Network 拥有超过 35 万个活跃节点,因为共识算法设计得比较节能,这些节点在维护区块链账本之外还保留着大量闲置算力。Pi 和 OpenMind 合作,让志愿的节点运营者运行 OpenMind 的图像识别 AI 模型,测试在区块链节点网络上执行第三方 AI 计算任务的可行性。结果证明这条路走得通——AI 开发者可以用 Pi 支付计算任务,节点运营者通过贡献算力赚取 Pi。这不仅为 AI 生态提供了去中心化的计算能力,也给区块链网络找到了一个实际的、可持续的用途。节点不再只是"挖矿"和维护账本,还能通过执行真实的计算任务获得收益。这个实验的意义在于,它打开了一个新的可能性:Pi 的节点网络可以从"记账网络"转向"计算经济网络"。当 AI 对算力的需求持续爆炸式增长时,利用全球分布的闲置算力来承担 AI 训练和推理任务,既能降低成本,也能让更多普通参与者从 AI 经济中获益。那些需要算力来训练 AI 模型的开发者,可以直接向节点运营者支付 Pi,形成一个去中心化的云计算市场——比传统的集中式平台更灵活、更经济。


更进一步看,这个模式还能和 Pi 的去中心化劳动力网络结合起来。AI 模型的训练不只需要算力,还需要人类反馈来优化。如果 AI 开发者能在同一个生态里既获得算力、又获得人类标注和反馈,那就形成了一个自洽的环境:人们贡献劳动、提供计算资源,获得 Pi 作为回报,进而推动下一波 AI 的发展。这是一个通过去中心化参与来驱动 AI 进化的闭环。这个案例的价值不在于技术本身有多复杂,而在于它验证了一件事:区块链网络可以承载真实的生产活动,可以为 AI 这样的前沿技术提供基础设施支持,可以让算力、智能、价值在一个开放系统里流动起来。Pi 和 OpenMind 的合作,是在为一个由区块链支撑的 AI 时代做准备。


从“矿机”到“智机”, 去中心化 AI 的萌芽

如果说过去的区块链是靠“挖矿”来维护网络安全,那么未来的区块链,可能靠“挖 AI”来创造价值。Pi 与 OpenMind 的合作揭示了一个新的方向:让节点从单纯的记账机器,变成能提供智能服务的“智机”。原本闲置的算力被重新激活,普通用户无需昂贵设备就能参与 AI 计算,而 AI 开发者也能以更低成本获取资源。看似平行的两条技术线,正在通过算力共享被重新连接——形成一个由全球节点共同驱动的去中心化 AI 网络,让训练和部署不再依赖少数科技巨头,而成为全民可参与的生产活动。

而这场变革的意义,远不止算力层面。去中心化 AI 的核心在于“智能的再分配”:AI 不再属于某家公司,而属于整个网络。任何人都能贡献算力、数据与反馈,并在 AI 成长中获得回报。未来,当你与一个 AI 助手对话时,它背后的算力可能来自地球另一端的 Pi 节点;你的输入,也可能成为另一位开发者优化模型的素材。这样的 AI 生态,将由人、机器与网络共同构成,在开放的经济系统中协作、进化,真正让智能成为一种共享的公共资源。


当智能开始去中心化

AI 的力量正在改变世界,但也让世界变得更集中。区块链的意义,或许正在于让这种力量重新分配。当去中心化的网络开始为 AI 提供算力、身份和激励,当每一个节点都能成为智能系统的一部分,我们也许正在见证一种新的范式:智能不再是某几家公司的专属资源,而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Pi 与 OpenMind 的实验只是开始,它让我们看到一个更开放的未来——AI 不再依附于巨头的数据中心,而是在全球无数节点的协作中不断进化。那时,智能不再是被垄断的力量,而是一种可以共享、可以参与、可以共同创造的生产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据此投资,责任自负。

0xResearcher
数据请求中
查看更多

推荐专栏

数据请求中
在 App 打开